南鄉子·秋暮村居原文: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南鄉子·秋暮村居翻譯及註釋
翻譯
寒冷的溪上飄滿紅色落葉,一路上山林寂靜無人,樹木整齊劃一。試著登上小樓極目遠眺,群山高低連綿。十里山坡,一片煙霧籠罩。
狗吠聲夾雜著雞鳴,燈光閃爍,找不到回去的路。沿著橫亙之山而行,忽遠忽近,時東時西。家在秋冬的林木深處,正孤獨地關著門兒。
註釋
1南鄉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二十七字,兩平韻、兩仄韻;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五十八字或五十四字。
2寒溪:寒冷的溪流。
3齊:一致。這裡意即秋天到了,萬木都籠罩在一片肅殺的氣氛中。
4陂(bēi):池塘、湖泊。
5熒(ying)熒:燈光閃爍的樣子。唐杜牧《阿房宮賦》: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6寒林:秋冬的林木。
7扉(fēi):門。
南鄉子·秋暮村居賞析
該詞先敘去「村居」的路上所見:「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個畫面:它由「紅葉」、「寒溪」、「空山」和「萬木」構成。接下來是《秋暮村居》的第二個畫面,第二個畫面形成了三個小層次:
一、 「一片煙籠十里陂。」這裡「陂」是一個關鍵詞。 對這個詞,註釋者都解釋為:「池塘」,或者是「積水,指池塘湖泊」。其實,這一句「望」的是遠處,又是在「煙籠」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邊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這畫面雖然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同時也為下一個層次的推出,提供了極佳的背景。
二、「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這一句整合了陶淵明的「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其中,「吠」、「鳴」聲把詞人從遠處拉到了眼前:狗叫聲和雞叫聲此起彼伏或者同時並發。但是這「雞鳴狗吠」(或「雞犬相聞」),並不是這種現實情狀,詞人可能更把它當乍一種情趣的寄托,一種精神的追求。
三、「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鐘梵」聲裡,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遠山,可能由於那「一片煙」,也可能是視覺的靈動或者思緒的變幻,橫著的遠山竟然時而「近遠」延縮,時而「東西」變換,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獨掩」,並沒有隨著遠山的變幻而變換。這「東西」是「東方與西方」和「東邊與西邊」的空間方位,這個遠山變幻而柴扉「獨掩」層面的畫意,令讀者明白詞人需要的就是「獨掩」的與世隔絕那份淡定。
把第二個畫面細分為三個層面來抒寫,來解讀,這是為了抒寫、解讀的方便,其實這三個層面是有內在的邏輯性的:有次第展開的景隨望而布的客觀性,情感隨景的變換而變幻的主觀性,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第一個畫面的情感基調是蕭瑟、憂愁,而第二個畫面則是淡雅、欣賞。這樣是為了表達的別緻而獨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為了閒適,路上所見卻非如願,是那麼的蕭瑟、憂愁,這是一變;登樓所望則由迷濛開始,這是順承,接著核心的「秋暮村居」圖,終於得到了「吠犬雜鳴雞」的陶式閒適,滿足了預期的意願,這是二變;再是從變幻的遠山到柴扉「獨掩」,這是第三變。
全詞以輕靈渾樸的筆調描繪出村野田園的風光情趣,讀之猶如欣賞一幅優美安詳,恬淡靜謐的水墨山水畫。景象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動靜相間,有聲有色。其中洋溢著詩人陶然欣喜的情致,這在納蘭詞中是少見的。尤其那點睛一般的雙音節詞語的巧妙運用更是讓全篇風景霎時有了層次。於是一幅極具透視效果的風景畫躍然紙上。
南鄉子·秋暮村居創作背景
詞人一路行來,空山寂寥,萬木蕭索,紅葉滿溪,便登樓眺望,暮色蒼茫,有感而發,於是寫下這首詞,旨在描繪暮秋時節山耙的景象及當時的體驗。
詩詞作品:南鄉子·秋暮村居
詩詞作者:【清代】納蘭性德
詩詞歸類:【秋天】、【田園】、【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