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原文: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註釋

1謝脁曾為隨王蕭子隆文學。子隆好辭賦,謝脁深被賞愛,被長史王秀之所嫉,因事還都。脁於途中作詩寄同僚,敘戀舊之情。下都:即指還金陵。京邑:指金陵。西府:指荊州隨王府。新林:浦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2未央:未已。
3此二句言去都已近,去西府更遠。
4耿耿:明淨。
5宮雉:宮牆。
6金波指月光。鳷鵲:漢觀名,在甘泉宮外。玉繩:星名。建章:漢宮名。「鳷鵲」、「建章」都是借來稱京室。
7鼎門:《帝王世紀》:「成王定鼎於郟鄏。」皇甫謐曰:「其南門名定鼎門。」這裡用來指建康的南門。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東。以上二句言驅車到都門,又思荊州。
8馳暉:指日。
9此二句言寥廓的空際不能限飛鳥。而江漢近地人卻不能通。
十此二句言在西府中常畏讒邪中傷,如鳥怕鷹隼搏擊,菊怕嚴霜摧殘。
⑾罻(音尉)羅:捕鳥的網。作者以鳥自比,以羅者比王秀之。末二句言今我遠避,讒者無所施其計了。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簡析

  永明十一年秋,謝脁從荊州隨王府被召回下都建業時,寫了這首詩。詩歌寫沿途所見之景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西府同僚和隨王的留戀之情,同時透露出對奉召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心

  這首詩採用比興、比喻等手法來抒發憂憤交聚的心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詩中寫道「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前一句把自己喻為飛鳥,把譭謗 中傷他的人比喻為「鷹隼」,生恐遭到暗算。後一句把自己喻為菊花,擔心自己在嚴霜中枯萎。這兩個比喻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恐遭鷹隼之擊、嚴霜之誅的憂懼心情。最後兩句「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則是他的期望。

詩詞作品: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詩詞作者:【南北朝謝朓
詩詞歸類:留戀】、【同僚】、【前途】、【憂心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