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原文: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覆沒階趨。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翻譯及註釋
翻譯
黃昏時候散衙封印,清點在押的囚徒,慚愧啊,有負你了,荊山,又映進座隅。
這時倒羨慕卞和,他被砍掉了雙足,好免得一生一世,在階前屈辱奔趨。
註釋
1弘農:今河南靈寶。尉:縣尉,與縣丞同為縣令佐官,掌治安捕盜之事。乞假:請假。唐杜牧《祭故處州李使君文》:「我有家事,乞假南來。」
2封印:舊時官署於歲暮年初停止辦公,稱為「封印」。刑徒:受刑之人;囚徒。《墨子·公孟》:「子亦聞乎,匿刑徒之有刑乎。」
3愧負:自愧遜色。唐羅隱《讒書·序陸生東遊》:「由是知餘者吊余以色,不知者咥余以聲,愧負徬徨,撲浣無所。」荊山:此處指虢州湖城縣(今河南靈寶)南的荊山,乃傳說中黃帝鑄鼎處。座隅:座位的旁邊。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歲暮臨空房,涼風起座隅。」
4卞(bian)和:春秋楚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欺詐,受刑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他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為「和氏璧」。《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卞和獻寶,楚王刖之。」刖(yue)足:斷足,是古代的一種酷刑。《尚書·呂刑》「剕辟疑赦」 孔傳:「刖足曰剕。」
5沒(mo)階:盡階,走完台階,為迎送賓客的禮貌行為。宋彭乘《墨客揮犀》卷八:「人謂懷德武人,不知事體,密謂之曰:『舉人無沒階之禮,只少降接也。』」趨: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這裡是用來狀寫身為縣尉的詩人每日在官府趨奉奔走的情景。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賞析
此詩一開頭就從這卑微低賤的尉職說起,「黃昏封印點刑徒」,「封印」、「點刑徒」,這就是縣尉每天黃昏時的例行公事。詩人不是含糊地一筆帶過,而是具體地、不厭其煩地一一點出,更顯示了這職責的無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負荊山入座隅」,與首句成一鮮明對比,以荊山的巍峨高聳反襯自己的沉淪下僚。李商隱赴弘農尉任時曾途經荊山,並寫了一首《荊山》詩,詩云:「壓河連華勢孱顏,鳥沒雲歸一望間。楊僕移關三百里,可能全是為荊山。」對荊山極力讚美,因此這裡才順手拈來反襯自己的處境。
詩的後兩句是用典:「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覆沒階趨。」相傳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南)得到一塊玉璞,曾獻之於楚厲王和武王,都被誤認為是石頭,而以欺君之罪先後把他的雙足砍掉。後來,楚文王即位,才使玉人治之,得寶玉,名之曰「和氏之璧」。卞和得璞的荊山與作者所在的荊山同名,故有這樣的聯想。卞和因獻玉而兩次被刖足,這是無比悲慘的遭遇。可是李商隱卻希望自己能像卞和那樣把雙足砍斷,這樣,就再也不必在官府奉迎趨拜了,其慘烈又還迥出乎卞和之上。
李商隱寫作曾被人譏為「獺祭魚」,因為他很喜歡用典。其實李商隱詩的許多典故都是用得很成功的,比如這首詩,在用典上就有兩點很值得注意:一是自然巧妙。詩人是從眼前的荊山聯想到卞和得玉石的荊山,又由這一荊山聯想到卞和獻玉的不幸遭遇,又由卞和之不幸聯想到自己之不幸,所以就非用這一典不可。二是花樣翻新。它不是一般的比附或替代式的用典,而是根據內容需要來用典,「典」只是輔,只是賓,是詩人此時那種強烈憤懣之情的映襯,一個「羨」字,真是驚心動魄,令人不忍卒讀。
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當年李商隱再次應吏部試被錄取,釋褐為秘書省校書郎。這個職務雖為九品上階,卻是個清要之職,很容易升為翰林學士或知制誥之類。可是,由於朋黨傾軋,他馬上又被調補弘農(今河南靈寶)尉。按唐制,縣尉只是個卑微的俗吏,低於縣令、縣丞和主簿,主要任務是負責地方治安。弘農屬上縣,但尉職亦不過從九品上階,每日裡在官府中趨走,待黃昏又要封存官印,清點囚徒。僅這些就足以讓李商隱不堪忍受,況且還要他親自處理那些無辜的黎民百姓。所以李商隱做不好縣尉幾乎是在他赴任之前就已成定局。事實上也是如此,《新唐書》本傳說他「調弘農尉,以活獄忤觀察使孫簡,將罷去,會姚合代簡,諭使還官」。終因「活獄」(即減免受冤囚徒的刑罰)而冒犯了上司。就在這種情形下他憤而辭職,這首詩就是當時他寫給州刺史「乞假」的。
詩詞作品: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詩詞作者:【唐代】李商隱
詩詞歸類:【抒懷】、【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