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送李判官赴東江原文:

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送李判官赴東江註釋

1、天官:即天上的星官。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與人間的官員一樣,有大有小,因此稱天官。
2、將星:」,《隋書·天文志 》說,天上有十二個天將軍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將,外邊的小星是吏士;大將星搖晃是戰爭的預兆,大將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預兆
3、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於打更報警
4、井陘:即井陘口,又名井陘關,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境內。
5、鳳闕:漢代宮闕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
6、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此處指匈奴國都

送李判官赴東江鑒賞

  全詩從出征寫起,寫到為求勝利,不惜犧牲。其時趙都督還沒有動身,因此詩中採用的是虛擬的語氣,描寫的是想像中的情景。

  首聯「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寫啟程。首句介紹趙都督動身,以天上的將星喻指趙的出發。這一巧妙的聯想、比喻,同時還拓展了詩作開闊的空間,令人想到趙都督或許就是在這樣一個繁星滿天的夜晚出發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時節是柳條發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點折柳送別的特定場景,惜別之情,深蘊其中。

  頷聯「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描寫軍隊行進中的氣勢。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間用於打更報警,把它寫進詩中,富於實感地表現了軍營的生活情景。中間又以一個「鳴」字突出聽覺,使人如聞一路軍聲震天,外加「萬里」二字修飾,更顯得聲勢浩大,軍威顯赫 。「萬里」句由物見人,借助聽覺渲染出征的氣勢 ,「三軍」句則正面寫人,詩人彷彿親眼目睹這位將軍率領三軍正浩浩蕩蕩奔赴邊陲。「井陘 」,即井陘口,又名井陘關,唐時要塞,在今河北井陘縣境內。一個「出」字,點出了此次進軍的方位路線,與首句的「動將星」前後呼應。

  以上兩聯,從啟程寫到行軍,重在勾劃趙都督英勇赴邊的非凡氣勢;後兩聯表現趙都督的內心世界以及他戍邊衛國的耿耿忠心。頸聯「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正面寫他立功報國的思想 。「鳳闕」,漢代宮闕名,在建章宮東,因為其上有銅鳳凰而得名,此處借漢說唐,用以泛指宮廷。「龍庭」,原指匈奴單于祭天的地方。「取龍庭」,借指誓殲敵虜。這兩句互文見義,意思是無論「辭鳳闕」或「取龍庭 」,都下定「忘身 」、「報國」的決心 。「辭鳳闕」在出征之前,「取龍庭」是在鏖戰之後,可見決心始終如一。

  尾聯「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以議論結束全詩。上一聯作正面抒情,這一聯從反面議論,加以強調 。「豈學」表示不應該學、不想學乃至決不學的意思。書生皓首窮經,不能為世所用,難免會有許多牢騷不平甚至生出棄文就武的想法。王維也有希望建功立業而又壯志難酬的隱衷,因此借題發揮,作為對於趙都督的讚揚之詞說了出來。

  這首送別詩,寫得意氣風發、格調昂揚,不作淒楚之音。表現了青年王維希望有所作為,濟世報國的思想。

詩詞作品:送李判官赴東江
詩詞作者:【唐代王維
詩詞歸類:送別】、【愛國】、【勵志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