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原文: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翻譯及註釋
翻譯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綠樹環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
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於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
安祿山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註釋
1華清宮:《元和郡縣志》:「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台,以祀神也。」
2繡成堆:驪山右側有東繡嶺,左側有西繡嶺。唐玄宗在嶺上廣種林木花卉,鬱鬱蔥蔥。
3千門:形容山頂宮殿壯麗,門戶眾多。次第:依次。
4紅塵:這裡指飛揚的塵土。妃子:指楊貴妃。樂史《楊太真外傳》: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唐國史補》:「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按:此詩或為寫意之作,意在諷刺玄宗寵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諸史實。在唐代,嶺南荔枝無法運到長安一帶,故自蘇軾即言「此時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嶺南也」(《通鑒唐紀》注)。而荔枝成熟的季節,玄宗和貴妃必不在驪山。玄宗每年冬十月進駐華清宮,次年春即回長安。《程氏考古編》亦辨其謬,近人陳寅恪亦復考證之。
5知是:一作「知道」。
6新豐:唐設新豐縣,在陝西臨潼縣東北,離華清宮不遠。黃埃:馬隊奔馳踏起的塵土。
7漁陽探使:《全唐詩》此句下註:「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
8霓裳(nichang):《霓裳羽衣曲》,當時的宮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據西涼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舞曲十二遍親自改編而成的。千峰:指驪山的眾多山峰。
9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於享樂而誤國,導致安史之亂。
十萬國:指全國。
⑾倚天:形容驪山宮殿的雄偉壯觀。
⑿雲中兩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風。旁邊的宮人拍掌擊節,因為舞得太快,節拍都亂了。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賞析
其一
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精妙絕倫,膾炙人口。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繡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場景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兩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明於此,那麼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讀到這裡時,讀者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時,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後伺機謀反,玄宗卻對他十分寵信。皇太子和宰相楊國忠屢屢啟奏,方派中使輔璆琳以賜柑為名去探聽虛實。璆琳受安祿山厚賂,回來後盛讚他的忠心。玄宗輕信謊言,自此更加高枕無憂,恣情享樂了。「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正是描寫探使從漁陽經由新豐飛馬轉回長安的情景。這探使身後揚起的滾滾黃塵,是迷人眼目的的煙幕,又像征著叛亂即將爆發的戰爭風雲。
詩人從「安史之亂」的紛繁複雜的史事中,只攝取了「漁陽探使回」的一個場景,是頗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祿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塗,有「一石二鳥」的妙用。
如果說詩的前兩句是表現了空間的轉換,那麼後兩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則表現了時間的變化。前後四句所表現的內容本來是互相獨立的,但經過詩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為因果的關係,暗示了兩件事之間的內在聯繫。而從全篇來看,從「漁陽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華清宮來聯結,銜接得很自然。這樣寫,不僅以極儉省的筆墨概括了一場重大的歷史事變,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變發生的原因,詩人的構思是很精巧的。
將強烈的諷刺意義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兩句,不著一字議論,便將玄宗的耽於享樂、執迷不悟刻畫得淋漓盡致。說一曲霓裳可達「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顯然這是極度的誇張,是不可能的事,但這樣寫卻並非不合情理。因為輕歌曼舞縱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卻實實在在是由統治者無盡無休的沉醉於歌舞造成。而且,非這樣寫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誇張不能表現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國破家亡的嚴重後果。此外,這兩句詩中「千峰上」同「下來」所構成的鮮明對照,力重千鈞的「始」字的運用,都無不顯示出詩人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題。正是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表現手法,使之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全詩到此戛然而止,更顯得餘味無窮。
其三
這是三絕句中的最後一首,也是一首諷喻詩。
「萬國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與楊貴妃在驪山遊樂,不理朝政,舉國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昇平之中。「倚天樓殿月分明」,此言驪山上宮殿樓閣高聳挺拔,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此句語帶譏刺地說:想當年安祿山在驪山上覲見唐玄宗和楊貴妃時,在大殿中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竟引發了楊貴妃爽朗的笑聲。「風過重巒下笑聲」,此言那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峰巒,在山間久久迴盪。
據載:楊貴妃見安祿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祿山做自己的乾兒子,唐玄宗也非常高興,對安祿山分外器重,委任他為三鎮節度使。但恰恰是他們的這位乾兒子對他們舉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國也從此滑向衰亡的深淵。
此詩含蓄委婉,筆調看似輕快,實則對亡國之君的荒淫誤國給予了辛辣無情的嘲諷。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創作背景
這三首詩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詩詞作品: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詩詞作者:【唐代】杜牧
詩詞歸類:【詠史懷古】、【諷刺】、【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