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南歌子·寓意》

南歌子·寓意原文:

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淡雲斜照著山明。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
卯酒醒還困,仙材夢不成。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歌子·寓意翻譯及註釋

翻譯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來,一開始懷疑是夜色降臨。雨過後,風兒轉了向,忽然向人們報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飄著淡淡的雲彩,殷紅的夕陽掛在山峰上,顯得一片明朗。一叢叢小草、柔軟的沙地、溪邊的山路,輕捷的馬蹄。
早上從酒中醒來,卻還感到疲睏,還得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來做個美夢。雖然身在藍橋,但是哪裡找得到夢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著人行走。

註釋
南歌子:詞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南柯子》、《鳳蝶令》等。有單調、雙調兩體。雙調又有平韻、仄韻兩體。宋人多用平韻體,此詞用平韻體。
2斜照著山:斜照,夕陽,斜陽。著(zhuo)同「著」,附著,緊挨。
3卯酒:早晨所飲的酒。
4仙材:據劉尚榮校證《傅干注坡詞》此詞注三云:「西王母日:『劉徹好道,然形慢神穢,雖語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詩日:『漢武非仙材。」(劉按,事詳《漢武內傳》,見《文選》卷二十一《遊仙》詩並李善注。)
5藍橋何處覓雲英:晚唐裴鉶《傳奇集·裴航》載,唐穆宗長慶年間,落第秀才裴航出遊後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從她的贈詩中模糊地瞭解到另一仙女雲英及「神仙窟」藍橋。後經藍橋釋附近,巧遇雲英,幾經周折,終於與雲英成婚。其後裴航也得道成仙。

南歌子·寓意賞析

  這首詞寫於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蘇軾任湖州(今屬浙江)知州期間。詞中描寫了酒後趕路的片斷小景,清新而富有情趣。此詞通過作者於江南水鄉行路途中的所見所感,反映了  他在宦海沉浮中的複雜感受,抒發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寫雨後初晴的景象:由於夜來陰雨連綿,時辰到了,不見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陣春風把陰雲吹散,迎來的已是晴朗天氣。「淡雲斜照著山明」,把清晨陽光透過淡雲

  斜照遠處山色的景象表達得貼切而有神韻。「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這一句寫得清新輕快,表達出作者春朝雨後乘馬行於溪邊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麗優美的山水人物圖。下片借傳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遠。「卯酒醒還困」一句,寫作者早晨飲酒,仍感睏倦,非因路途勞頓,而是夜間尋仙夢境使然。「藍橋何處覓雲英」這一問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雲英之典故:唐人裴鉶所作《傳奇》中,有一篇題作《裴航》的小說,故事離奇曲折,略謂:裴航下第歸,與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詩,有云:「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及至藍橋驛,下道求漿,得遇雲英,雲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經歷訪求玉杵臼、搗藥服食諸曲折,終得結褵而升仙。蘇軾此詞中所謂「仙村」,即指藍橋而言;所謂「夢不成」者,謂神仙飄渺不可求,故有「何處覓雲英」之感歎。最後,作者覺得路邊的溪水也還是有情的,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這首詞的結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與李煜筆下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這一無情的客體中賦予主體的種種情思,讀來意味深長,餘韻不盡。欲成仙而不得,從夢境回到現實,空對流水惆悵不已,這正是詞人孤寂、落寞、淒婉的心緒之寫照。從詞的意境中,可以看到佛老「靜而達」的因子,而無「超然玄悟」的神秘色彩。雖有夢境與幻覺,但終歸現實。

南歌子·寓意創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鳳翔通判任的蘇軾赴長安,往岐山,過寶雞,重遊終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變化,蘇軾由景生情寫下該詞。

南歌子·寓意鑒賞

  上片寫出遊途中的晴雨變化,以及騎馬趕路的輕快心情。起筆用對句,寫出了近乎奇妙的天氣變化:「雨暗初疑夜,風回忽報晴。」一個「暗」字,從色彩與光線著筆,兼有暗淡、昏暗以至黑暗諸義,再加上「疑夜」的渲染,令人想見天低雲暗、雨意濃酣以及雨水如注的景象。一個「報」字則將風人格化了,風兒轉了向,忽然向人們報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大自然的一種奇觀,而且寫出了人的微妙的心理變化。開始還懷疑是夜色降臨,而雨霏天晴,只在轉瞬之間,心中彷彿也一下子亮起來。這裡不帶有對大自然神秘性的恐懼,而是對其偶然出現的奇觀的欣賞,並寫出了從憂疑(惡劣天氣對出行在外的人不利)到安詳的心態。後來蘇軾在出判杭州時寫過「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的詩句詩中的「忽」字與該詞中的「忽」字,在洞識天象、曲傳心態方面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緊承前句,描繪出傍晚放晴後的景象。 「明」字與首句「暗」字相呼應,又與次句隱寫心態的意思相承,進一步表現出心境的開朗。全句很像是一幅色彩鮮明、輪廓清楚的寫生畫,使人想起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名句。它又像是影視中的一個遠鏡頭,為下文寫蘇軾自身的活動交代了白然背景。「細草軟沙溪路、馬蹄輕」一句,則像是連續推出三個近鏡頭,分別現出了一叢叢小草、柔軟的沙地、溪邊的山路。最後推出一個特寫鏡頭,輕捷的馬蹄。這裡寫草,寫沙,寫路,各具特點和美感,都是為了襯托出騎在馬背上的人在匆匆趕路(已近黃昏,天光有限),以及蘇軾的輕快的心情。這是一種借物寫人的手法。

  下片轉入敘事和抒情,著重寫旅途的勞頓以及對神仙之事的遐想。「卯酒醒還困」,這是該詞中唯一的一句敘述,交代了蘇軾早晨飲酒登程,以壯行色這一有關情事,以及此刻雖從酒中醒來,卻感到疲睏的狀態,整天的鞍馬勞頓全在不言之中了。儘管如此,蘇軾還得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來做個美夢,「仙材夢不成」一句便是此種情境下說出的俏皮話,但蘇軾卻止不住地對神仙之事的遐想。「藍橋何處覓雲英」借唐傳奇《裴航》中的神話故事,寫蘇軾自己幽渺的情思,隱隱透露了蘇軾的遁世思想,也為作品平添了幾分超逸的情致。末句仍依此思路下筆,「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卻留有有餘不盡的韻味。因為在詞人想像中,山間流水有可能與神仙境界相溝通,陶淵明《桃花源記》中對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因而闖入桃花源的描寫,以及張旭《桃花溪》詩中「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的句子,其用意與蘇軾相近。當然,那樣的機會極為難得,所以用「只有」二字表示了輕輕地歎惋。蘇軾在旅途中為什麼會聯想到神仙之事呢?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山地清幽的環境激起了蘇軾的想像。從這個意義上說,上片的山水描寫像是一種伏筆。二是作者從少年時代起,就已經受到了道家出世思想的影響,寫該詞時雖然才28歲,而遁世觀念卻早已產生了。

  這是一首雙調的詞,前、後兩段聲律完全相同。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有情。下句以抒情為主,情中有景。該詞是蘇軾的早期之作,以清奇、流動的美感顯示出與傳統的婉約詞不同的特色。

詩詞作品:南歌子·寓意
詩詞作者:【宋代蘇軾
詩詞歸類:紀行】、【寫景】、【抒懷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