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賦松上鷗原文:
晚飲誠齋,忽有一鷗來泊松上,已而復去,感而賦之。
偶聽松梢撲鹿,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嘩,恐驚他。
俄傾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報沙鷗。
昭君怨·賦松上鷗翻譯及註釋
翻譯
偶爾聽到窗外松樹上拍打翅膀撲撲鹿鹿的聲音,知道沙鷗在夜宿,十分驚喜。小孩子聲音小一些,別驚動了鷗鳥。
不一會兒工夫,沙鷗突然振翅遠飛,不知道它落到何處去了。告訴沙鷗,我已經向朝廷提出請求,要辭官歸隱了。
註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四十字,全闋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誠齋:楊萬里書房的名字。
已而:後來。
撲鹿:狀聲音。張志和《漁父》:「驚起鴛鴦撲鹿飛。」
稚子:幼子;小孩。
喧嘩:聲音大而雜亂。
俄傾:片刻;一會兒。
歸休:辭官退休;歸隱。
報沙鷗:沙鷗,棲息於沙灘、沙洲上的鷗鳥。《文選》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擬張綽」,李善注引《莊子》:「海上有人好鷗鳥者,旦而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至者百數。其父曰:『吾聞鷗從汝游,試取來,吾從玩之。』曰:』諾。『明旦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今本無之。《列子·黃帝篇》略同。人無機心,能感動異類,稱」鷗鳥忘機「本此。這裡意謂自己志在隱居,約沙鷗為伴,今即將實行,故告知它。曹松《贈方干》二之二:」他時莫為三征起,門外沙鷗解笑君。「本詞似用此意。黃庭堅《登快閣》:」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昭君怨·賦松上鷗鑒賞
上片寫作者靜坐書室,意外地聽窗外松樹上有沙鷗前來投宿,十分驚喜。「偶聽松梢撲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說是意料之外地,「撲鹿」是象聲詞。首句說,他偶然聽到門前松樹梢上有飛鳥拍打翅膀的「撲鹿」聲,憑著生活經驗,他「知是沙鷗來宿」。首二句無絲毫的渲染與誇飾,似乎是簡單地平鋪直敘,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難發現,這十二個字既寫出了環境的寂靜,又寫出了樹上鷗鳥的活動,從字面看,人未見形,鷗未露體,而在讀者的意念中,卻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諦聽的神態,「聽」到沙鷗抖動翅膀的撲撲鹿鹿的聲音,這足以說明,這兩句近似口語的話,並非隨意信手寫來,而是經過認真推敲錘煉而得,因此頗為傳神。
「稚子莫喧嘩,恐驚他。」沙鷗前來投宿,作者無限欣喜,他小心翼翼地向正在玩耍的孩子們示意,告誡他們不要吵鬧,恐怕驚嚇了鷗鳥。這兩句於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沙鷗這種鳥兒非常喜歡,同時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而且增加了本詞的生活氣息。「莫」字和「恐」字表達出作者對沙鷗由衷的喜愛。
下片寫鷗鳥遠飛,詞人不免悵然若有失,進而將鷗鳥人格化,與之溝通思想,藉以抒發心志。「俄頃忽然飛去,飛去不知何處?」作者正因為沙鷗落在「誠齋」門前松樹上高興,轉瞬間沙鷗忽然振翅遠飛,作者深感失望,先前的激情頓時冷落下來。「不知何處」說明作者對鷗鳥十分記掛,面對一片空虛的茫茫夜空,他萬分焦慮,卻又無可如何。兩句中「飛去」二字重複使用,這種手法在現代修辭學上稱為「頂真」,因為用得恰切自然,所以讀起來絲毫沒有重複的感覺。
「我已乞歸休,報沙鷗。」結尾兩句,作者和盤托出心志,把自己辭官歸隱的事告訴沙鷗,表述了他期望求得沙鷗「理解」的心情。據《宋史》記載,楊萬里長期被貶,憤而辭官家居,臨終前曾有「韓佗胄奸臣,專權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話,說明他因為報國無門,又不被人理解,憂憤至死。本詞把沙鷗視為「知己」,寄托自己的感情,其意也在於排解內心的苦悶。
昭君怨·賦松上鷗創作背景
本詞是楊萬里辭官歸隱家鄉江西吉水時的作品,題目《賦松上鷗》說明,這是一首詠物詞。小序交代了鷗來復去的時間、地點和經過,「感而賦之」一句,則說明寫作動機。
詩詞作品:昭君怨·賦松上鷗
詩詞作者:【宋代】楊萬里
詩詞歸類:【宋詞三百首】、【寫鳥】、【托志】